Fork me on GitHub

老程序员如何避免沦落出局?

对于程序员来说,身处更新换代如此快速的技术领域,如何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并在职场中走得远爬到高是个很重要的命题。

作者|岳京杭

责编|郭芮

农耕社会,妻子织布,丈夫种田,一个家庭,只需少许外部依赖,就能生存生活下去。

在社会生产高度专业化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活动,处处依赖外部协作网络,同时每一个人类个体,又成为复杂网络的一个节点。

对于一个成熟组织的打造,则是要弱化对任何一个节点的依赖,坏了,被替换了,都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

而个体,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则要尽可能成为最重要的节点,职场中要想走得远爬到高,笔者认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 尽早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持续精进;

  • 进入能发挥自身特长的团队和公司;

  • 差异化竞争,占领关键岗位。

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先说两个身边的故事。

笔者的研究生专业是通信工程,当时实验室很大,我们那届硕士招了70多号人,实验室有很多老师,每个老师带4-8个学生。

实验室的大老板在业内名气不小,虽然几次评选工程院院士失利,但是在申请国家重点项目方面还是很有实力的,我们这些学生就只是在实验室做做项目。至于做什么项目,学生通常没有选择权利,老师申请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

专心钻研技术不闻窗外事的 A

对面宿舍有个同学A,他导师的资历比较浅,手里没有专业(通信工程)相关的项目,就在外面拉了一些小的互联网应用相关项目(2009-2012年),小打小闹,A整个硕士期间就鼓捣这个小项目。

A读研期间除了做实验室项目,其他时间都宅在宿舍折腾自己发起的一个开源IM软件,从来不参加各种学生活动。

他曾经跟笔者讲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深刻,作为项目骨干,导师让他写一个向上汇报的材料。

他的兴趣在于写程序,对写材料这种文字工作毫无兴趣,又不能不写,写好了,估计以后各种汇报材料都得由他写,于是他就给导师提供一个很low的版本。之后导师再也没有让他写过材料,另一个女生则在研究生期间写了2年材料。

毕业季,他拿到了阿里巴巴的offer,程序员技术岗,就再也没有出去面试了,继续宅在宿舍鼓捣他的开源软件。笔者曾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出去面试,凭他的实力肯定能拿到更好的offer——那是2011年下半年,淘宝offer的竞争力远不如百度给力。

他说这个offer岗位的工作内容跟他特长匹配。最终他去了阿里,后来转到一个更加核心的部门,五年升到P8,几年下来拿了不少股票,阿里待过的同学都知道,这个晋升速度非常不容易。

技术合格情商较高的 B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B,是笔者曾经待过的某公司旁边团队的一位女同事,通过校园招聘入职。小组里同一批次进来的还有另外4位男同学,他们5个都是程序员。4位男同学的技术水平明显高于B,B属于技术合格情商较高。

在一个男性居多的团队,技术合格的女程序员,某种意义上就具备了性别优势。除了小块的开发工作,经理把组织团队聚餐之类的杂活交给了B,B在这事上花了不少心思,不久几乎每一位团队成员都认识了她。然后经理又让她辅助做一些汇报表格、PPT之类的前期工作,B都欣然接受。而这些工作,你让其他直男程序员去做,多半是不乐意,也不一定能做好。

一年后晋升季,5位新人,只有4个名额,B晋升了。其他4位埋头写码的开发主力程序员都抱怨不公平,论技术水平,他们都比B高。

两年后,组织调整,团队一部分人转到了其他事业部,原来的经理离职,另一个资历较浅的经理C成了主事经理,C也喜欢请B辅助做一些汇报表格、PPT之类的工作。

后来这个团队争取到公司的一个重要项目,没多久B在技术线上又升了一级,三年连升3级,然后迅速转到管理线,成了一名实习经理。B和C在业务上各管一块。

因为C已经脱离技术多年,B刚由技术线转过来,对团队的技术栈和每位成员的技术特点都相对比较熟悉,所以技术老大也更喜欢跟B打交道,B代表团队参加协作团队的会议逐渐增多,向更高级别经理汇报的机会也多起来。

更重要的是,因业务发展,团队由不到10人,扩展到了30多号人,大部分面试B都参加了,新进来的成员很大一部分都成了B的基本盘。B管理的业务越来越多,C逐渐边缘化,也越来越受到上面领导的认可。

5年时间,B已经甩开跟他一起入职的程序员一大截,如果她死扣代码,大概率不会比其他四位程序员发展更好。

A 还是 B?

以上两个故事,A很早确认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投入了大量时间,持续精进,对其他无关事物则很少过问,然后找到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B在团队中迅速认清形式,毫不犹豫转变战略,扬长避短,逐渐成为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两位是同龄人中笔者有过近距离接触,大公司职场上升顺利的。他们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

工作中遇到更多的是随大流,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要什么,以及如何达成目标。随大流上大学,随大流选专业,随大流上研究生,随大流上班,并没有多少差异化的主动选择,结果往往比较平庸。

那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条路呢?

作者:岳京杭,湖南人、北邮硕士。曾北漂8年,后跑路杭州,通信从业多年、后转行互联网,先后经历三星电子、百度等公司,目前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开发工作。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中产之路」,以技术人的角度,探讨行业动态,职场见闻,转行路径,工资外收入,中产中年等实际话题。


本文地址:https://www.6aiq.com/article/1538054710967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AIQ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